茶韵徽州——访太平猴魁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0-12-28 浏览次数: 388

从前有座山,山里住着一对白毛猴和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很久不归。老毛猴出门寻找,几天后因为劳累过度,死在了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有一位老汉采茶时发现了死去的老猴,觉得很可怜,就将老猴埋在了山岗的茶树旁边,正要离开的时候,忽听有说话声老伯,谢谢您,我一定报答您。老汉环顾四周却未见人影,以为自己幻听了,也未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忽然又听到说话声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可以供您以后衣食无忧。这时老汉才明白,这些茶树是死去的老猴所赐。为了纪念老猴,老汉把发现老猴的山坑叫做猴坑,埋着老猴的山岗叫做猴岗,采摘的茶叶就叫做太平猴魁。这个美丽的传说记录了黄山名茶——太平猴魁的由来。

在黄山市屯溪老街的旁边有一间不甚起眼却韵味十足的建筑,门匾上写着“太平猴魁博物馆”。刚刚的故事就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曹女士分享的。太平猴魁是黄山市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茶叶,有着“绿茶茶王”的美名。曹女士还说“太平猴魁的前身是‘太平尖茶’,但是后来参加万国博览会时觉得‘尖’字不太好听,因为首创人叫王魁成,也是尖茶类里的魁首,产自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改名‘太平猴魁’,更具有厚重感。而后产品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太平猴魁的名字也就打响了。”

太平猴魁的厚重自外形上就有所体现。不同于其他茶叶的小巧,太平猴魁以叶大为美,炮制好的茶叶不似茶叶,却有几分像菜叶。“太平猴魁的古法炮制过程中,茶农早晨四五点就要上山采茶,然后在还是鲜叶时就进行捡尖,然后进行摊晾,茶叶稍微萎缩后进行杀青即利用高温杀灭茶叶里的活性物质,然后进行理条,手指把两边的叶子包裹住中间的嫩叶捋直,又叫‘二叶抱一芽’,再然后就是进行烘焙,去除水分。”曹女士简单介绍了太平猴魁的古法炮制技艺后颇为自豪地介绍了太平猴魁原产基地的情况,“因为我们博物馆也是黄山市唯一一家有太平猴魁原产基地的。我们制茶一般是当天采摘就当天完成。和古法技艺相比,制茶的流程上并没有太多变化。而且由于太平猴魁的特殊性,还保留了很多像挑拣、理条手工制作的环节。有差别的就是相比较于古法的炭火烘焙,现在更多的是使用电力。使用现代机器的话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等,以保证制茶的质量,也具有现代技术的便利性。”

“览尽太平情未了,猴魁品罢味真浓。”太平猴魁的厚重还体现在口感上。“相比较普通的绿茶,太平猴魁的味道更浓郁一些,留存的时间也更久。”屯溪老街怡园茗茶的陈女士也是一名茶叶爱好者,在众多绿茶种类中她独爱太平猴魁,“一般的绿茶可能两泡、三泡就没有味道了,但是太平猴魁的话可以达到五泡,很耐泡而且味道很香,散发着一股兰花的香味。来我们店买猴魁的一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群,评价也很高,一般都是把猴魁当作‘口粮茶’。”此外,陈女士还提到绿茶一般用九十度左右的热水冲泡就可以,太平猴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冲泡手法,只是在润茶的时候用水稍微没过茶叶几分钟后再倒掉茶水,冲泡的时候太平猴魁就能“根根站立”,不会浮起来。

据悉,由于今年黄山市遭遇倒春寒,太平猴魁减产一万多斤。

记者:周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