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徽州舞龙遇见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2-04-02 浏览次数: 10

当徽州舞龙遇见乡村振兴

徽州舞龙,不仅是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动刻本,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表演形式,深受游客喜爱,备受徽州村落青睐。

徽州舞龙表演遇见“二月二龙抬头”。今年二月二,黄山区的二都村举办龙狮非遗文化乡村美食节。舞台上,村民身穿黄色红襟舞服,与龙共舞,两条长龙一应一喝,两支队伍交叉错落,伴着铿锵的乐点,流淌着洋洋的喜气;细看,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柔美,队伍中的女人明媚可敬;快看,那小小的团子们,身穿舞服的孩童,摇头晃脑,敏捷走位,轻松舞起舞落,像极了龙抬头的蓬勃朝气。舞龙表演结束后,村民也没闲着,继续沿着中心村巡游,即“踩街”。游客们欢呼、鼓掌、雀跃,和春光一起“燃起来”了。二都村舞龙表演的火热迅速打响二都村系列产品的知名度,“打卡”一词竟走进了村庄,具有百年传统民俗的舞龙运动开出了花,何愁不能生出乡村振兴的果?

舞龙运动是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一部分,而二都村的舞龙也仅是徽州舞龙运动的一种。古徽州时,因着徽州山势闭塞,村落排列多呈点星状,也有了“六邑之语不能相通”,也就是隔山话不同的说法。徽州村落间几乎不怎么来往,在农闲或重大节日,因从事山间农活而锻炼出强健体魄的村民会聚在一起组织舞龙,走门串户,祈福来年丰收,驱邪避祸,给沉闷的村子带来活力与希望,渐渐得,舞龙体育运动融入各自村子的生息,发展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不过仍以宗族文化为核心。像田里村的板凳龙(以木板为道具。每户各出一块长约1.5米的木板,上置三个篾架纸糊、内置蜡烛的红灯笼,极考求舞者的力量),汪村的村舞草龙,回源村的南瓜龙(村民自愿从家中捐赠圆形红南瓜用于制作龙身)。到了今天,村子里的人为谋生机,多数离开,留下的“黄发”与“垂髫”没能力继续舞龙活动,凋敝的宗族祠堂也预示着如此破碎的村庄很难找到昔日与村庄同呼吸的心了,自然舞龙这样的团体运动就会遗憾地定格在时光的一隅。

透过二都村舞龙表演成功打造二都村村落景区名片,或是元宵节徽州村落各景区推出舞龙节目单等现象,我们能看到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经过百年徽州人社会劳动交往活动所积累的深厚底蕴,也一定能在这些民俗体育运动勃兴的背后看到旅游给徽文化,给乡村带来重换生机的机遇。

习近平2015年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考察工作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的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黄山市的村落多为徽文化的盘踞地,在面对这些村落的建设、振兴问题上,应注重徽文化资源的采用,立足黄山市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背景,用旅游驱动乡村保护性振兴。

二都村借舞龙之势成功举办美食节等事例给我们提供了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启示我们诸如舞龙之类的民俗体育活动在吸引游客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加盟,请期待徽州乡村的振兴之路。

记者: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