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剧进校园 文化保活力
发布时间: 2022-04-26 浏览次数: 10


安徽戏曲品种多样。徽剧曾流行于南方各省,乾隆、嘉庆年间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吸收了京腔、秦腔和汉调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演变为“京剧”。现在安徽最为有名的当属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解放后在韵调方面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旋律更为优美,编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剧目流传较广。

徽剧,是从深厚的徽商、徽文化沃土中生长出来的古老剧种,是安徽省独特的一朵文化艺术奇葩,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显赫而独特的地位。2006610号作为我国第一个保护文化遗产日,徽剧被列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国家对安徽戏曲和徽文化科学发展观的肯定,也是向世界文化交流的推进,它将成为徽剧传承和发展的新起点。

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以非物质性保留的传统技艺和文化遗存,如戏剧,手工艺品等。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活态’,必须以人为载体才能得以延续。”徽学专家陈政认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起点和基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延绵不绝的关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和重点。

2017年,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传承发展,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在试点基础上,有条件的省区市大中小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争取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徽剧文化想要走出现存困境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学习它,只有全方位的宣传和渗透了,才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下一代,才能使民粹得以传承和发扬。

202152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璜田中心学校开展了徽剧进校园的活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璜田乡是徽剧的发源地,近年来,歙县璜田中心学校结合传统徽文化,积极探索开展徽剧进校园活动。在该活动中可以看到徽剧老师给学生画脸谱、教徽剧,丰富和活跃了乡村校园文化生活。

歙县2021年“戏曲进校园”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圆满收官,在此活动中,来自绩溪县戏曲艺术团的演员们倾情演绎了徽剧《贵妃醉酒》《文昭关》等经典剧目,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戏曲的独特韵味。

目前在戏曲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着师资匮乏、学生出路难、资金不足三大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得戏曲教育常常因场地环境差,设施不足,教学资源匮乏被迫中止。虽然最近几年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但力度远远不够,对待传统戏剧文化传承,政府需要积极作为,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根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统筹考虑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统筹相关经费渠道,积极支持戏曲进校园。

记者:邰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