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无谱不传之徽州家谱文化
发布时间: 2018-09-03 浏览次数: 603

“立族之本,端在修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徽州宗族制的制度完整发达,使得徽州拥有现如今保存最完好的家谱资料。徽州家谱是徽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因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而在徽州学术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一席。而明代时期的徽州家谱更是以完整度和保存度高而闻名。

我国宗族家谱的修纂起于宋元,盛于明清,在封建时期,受约于士族门阀制度,能够修订家谱的都是名门望族。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家谱成为衡量一个族姓获取社会资源和名望的重要资本,所以这些世家大族的家谱不仅显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也能从中窥视到部分当时的历史风貌。

徽州宗族十分重视家谱的修纂,甚至将修纂家谱作为家族的第一要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徽州世家大族都在不停的修纂家谱。这也是徽州家谱数量多,善存完好的原因,宋代胡舜申、元代陈栎、明代程敏政、汪道昆、清代戴震等名儒都积极参与其事。

徽州家谱种类繁多,从名称上看,有族谱,宗谱、家谱、世谱、会宗统谱等。有以家为谱,也有以族为谱,甚至以村、县为单位,各家各族有不同侧重,但终将归于记载血缘与地族关系。

明清徽州家谱是以世系为时间主线,通过对宗族生活各层面的记载,对明清徽州宗族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体现了“谱为一家之史”的主旨。

此外,徽州家谱充分折射出了明清徽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家谱为徽州宗族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也为徽州地区的社会风俗形成发挥了导向的作用。

记者:苏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