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不是职业,是我的事业
发布时间: 2023-02-27 浏览次数: 10

——访黄山市休宁县临溪中心小学校长伍劲标

1981年选择师范类院校,1984年开始教师生涯,至今,黄山市休宁县临溪中心小学校长伍劲标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已然坚守了近40年。白发慢慢爬上两鬓,但他眼中对学生的爱护、对乡村教育的热忱却丝毫未减。自工作以来,伍劲标历经了教师下海、教师进城潮流,让他转行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他却依旧坚定地选择担任乡村教育“守望者”的角色,伍劲标说:“‘乡村教师’不是职业,它是我的事业。”

乡村教育——从小扎根在心底的梦想

伍校长于1981年参加中考,自小成绩突出的他顺利考上了徽州师范专科学校。伍校长出身于农村,他说自己小时候算是村里比较顽劣的孩子,但即使如此,只要听见别人说到“老师”二字,他就会变得极其温顺。伍校长回忆,成为一名老师大概是他从小就扎根在心底的梦想。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乡村教育慢慢变老。”这是伍校长在给黄山学院英语专升本专业的学生作见习讲座时说过的一句话。1984年,伍校长中专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休宁县临溪中心小学工作。农村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都很差,临溪中心小学加上另外11个教学点一共只有40多个老师,而且一半都是民办代课老师,教育资源比较单薄。但伍校长一直秉持着乡村教育情怀,“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在这个职业内做好,我要对得起当地的老百姓和孩子。”近40年的职业生涯,伍校长历经了老师、大队辅导员和校长等职务。

消化教育痛点,坚守乡村教育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教师进城、下海经商潮,师资外流给农村小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伍校长在回忆到这件事时,说这是他心中的“乡村教育之痛”。他回顾起母校徽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同学,“当时我们班毕业的有五十多个学生,坚持到最后还在教师岗位上的现在不过二十几位,一半都不到。”伍校长对此表示很无奈,他还补充道:“别的班还有更甚的,全班五十多个人,最后就十几个坚守着教师岗位。”而改行的老师,除了下海经商的,大都去了法院、公检法、财务、税务这些部门。

90年代之后,乡村教师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到了2000年后,县城缺老师,于是城里就来农村招人,这样一来,又有大批的乡村教师流去了县城。一波改行潮、一波进城潮,重击了乡村教育的发展,这反而让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伍校长更加坚定了要留在乡村教育岗位的决心。

其实,在乡村教育之痛的背景下,伍校长也曾陷入过两难的处境。他的文字功底比较好,有很多报社的朋友都劝他改行到宣传部门。他也动过心,但每当走进教室,看到农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这些想法立刻就消失了。

“水平最高的老师是走进学生心里的”

“亲其师,信其道。我认为水平最高的老师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在伍校长看来,跟孩子们打交道和与其他人交往不同。如作为一个厂长,工厂运营起来会有一个固定的运营模板。作为医生,只需对症下药,也是一个固定的模板。只有老师这个职业,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位学生,也就有几十个不同的个体,有优生、后进生。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家长刚开始对孩子的学习也不是非常重视,这就需要老师有极大的包容性和热情。“当好老师虽然很难,但每当我转变一个后进生,我的心里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伍校长感慨道。

伍校长自开启教学生涯开始,就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只要是我带过一年以上的班级,到现在我都能喊出他们所有人的名字。”目前临溪中心小学及教学点共500多名学生,他叫得上名的学生有300多个。学校里有不少调皮的学生,伍校长跟一个顽皮的男生是最好的朋友,“一年级的时候他在地上打滚,所有老师都管不了,就直接拖到校长室来。我就跟他聊天、开开玩笑,他就很开心,然后擦擦眼泪出去了。”伍校长笑着说。

乡村教育生涯近四十载,伍校长也历经了社会对老师的态度变化。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流行“读书无用论”的潮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看重。但是近些年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重视起来了,“我们临溪尊师重教的氛围很浓厚,只要把孩子教好了,家长对老师都会非常尊敬。”

做乡村教育的终身守望者

“校长赏识老师,老师赏识学生、家长;反过来学生、家长赏识老师,老师赏识校长。”这就是伍校长担任校长后提出的“赏识教育”理念。另外,在平时的活动和比赛上,临溪中心小学也有一个口号:“上头有布置,我们必参加,我们要参加,必须要获奖,我们要获奖,必要获一、二等奖。”伍校长除了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外,他也追求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很重视平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赛事,提高孩子们的多重素养。伍校长的办公室里有一个专门记录学生和老师获奖情况的本子,开学以来不到一个月的的时间,临溪中心小学的师生共获28个奖项。伍校长在周会课上也创设了一个“荣誉时刻”,专门让这周获奖的师生发表感言。“将荣誉与活动相结合,学校的学风就会很好,这就是赏识教育的成果。”伍校长认为。

“活动进校园”也是伍校长非常重视的部分,除了像“法制进校园”这类比较严肃的活动外,伍校长也邀请了他的一个退休后创办了党史馆的忘年交进校园跟学生们分享党史知识,他认为这些也是隐藏的教育素材。

伍校长刚进入临溪中心小学参加工作时,临溪中心小学加上11个教学点共有800名学生。到了中期,学生人数降到了400多人。而现在,又重新增加到近700名学生。伍校长解释:“临溪中心小学敞开大门让孩子们进来读书,他们中间还有安徽北方的孩子,父母在周边卖水果、收旧彩电,而这些孩子都可以来我们学校读书。”

目前,临溪中心小学的占地面积很小,地理位置也比较偏僻,没有将学校搬出去是伍校长临近退休前唯一的遗憾:“我一直在努力,如果在我退休之前能把学校迁到面积大、交通方便的地方,我也就没有遗憾了。”

从青葱岁月到年过半百,伍校长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乡村教育事业。经过几十年的磨砺,积累了丰富教育经验的伍校长想把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传承给下一代,真正做好“乡村的守望者”身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伍校长而言,乡村教育就是他一生的事业,他也在和乡村教育一起慢慢走向成熟。                                

记者:郑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