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中秋习俗调查——滁州人的中秋
发布时间: 2023-10-13 浏览次数: 11

中秋佳节,月洒清辉。秋意渐浓,月如玉盘。杜甫诗中曾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多的是幽蓝的天空和象牙白的月亮。但或许正是无数游子对于故乡的执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日子成为了无数家庭的团圆时刻。中秋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核心是月文化、团圆文化,寄托着人们盼望阖家团圆、完事圆满的心愿。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凝聚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意义也在不断地改变。一方面,中秋节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传统仪式,比如赏月、吃月饼、祭拜祖先等。然而,现代社会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多样化的庆祝方式,如家庭聚餐、赏灯会、社区活动等。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中秋节庆祝更加多元化。

中秋节有着许多的别称,在滁州定远地区以“八月半”相称,节日临近,熟人间寒暄就少不了“你家孩子今年可来家过八月半?”有道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中秋节吃团圆饼(大月饼),是滁州天长的一大传统饮食习俗。长者首先将团圆饼按人头切成小块,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喝着香茶、牛奶或豆浆,美美地品尝着切开的月饼,使阖家团圆之幸福感浸润到每个家人的心田。

中秋节烙糖饼与炸果子,在我家乡很普遍,几乎家家都做。一边忙着收获秋天的杂粮秋果,一边在为过“八月半”备些杂什,说是“过节就该有过节的样儿”,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宽绰。先泡“面头(老面)”,面头小或没有面头的人家,得重新泡“面头”。调一碗面糊,倒白酒适量,静置几天,等有酸味、蜂窝状,即可和面等其发酵,面发后揉搓一至两次再发,掺碱包馅料成形。馅料简单,芝麻和红、白糖。这时自留地上的芝麻已收,将芝麻焙黄,再在石臼里捣碎、拌糖。糖饼包好放草灶锅里烙制,一锅烙五六个不等。出锅的糖饼,老远就闻到扑鼻的芝麻香、醇厚的面香味、糖遇热的甜香,几种香味相互萦绕,闻到不流口水才怪呢。瞧瞧其色相,两面金黄,四周月白,也让人食欲大开。整个过程,从泡面头到“十五”糖饼出锅时间把控恰到好处。

炸果子相对简单些,擀好面皮用刀划成条下油锅炸。甜口就和面,咸口则加盐。要点在于和面软硬适度,对油温的掌握,过热果子黑黢黢呈色,入口齁苦;油温低成洗面皮状态,浪费油,果子老适当油温炸出来的果子,黄澄澄、油亮亮,甜咸合口。

城镇化进程和外出务工创业,一代一代人将逐渐远离故土,分散于全国各地和世界每个角落,去往遥远的陌生的他乡于是有了故乡与他乡的距离,于是有了桂子飘香季、溶溶秋月下那浓浓的乡愁。乡愁便成了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一段视频。游子客乡或许还能吃到中秋祭月后所撤下的供品—五仁月饼、炸果子、爆米花、糖饼……恐怕多年以后,“摸秋”、送“毛冬瓜”对他们来讲,只是个传说。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其文化传承与现代庆祝方面发生了演变。而对于节日的庆祝方式,年轻人与老年人也会存在着一些过节方式与习俗的差异,所以记者在周边的社区对于一些老年人和年轻人进行了调查。

年轻人小吴认为年轻人更注重中秋节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性质,通常会组织聚会,与朋友一起吃月饼、赏月、玩游戏等。对于他们来说,中秋节是一个欢乐的时刻,是与亲朋好友团聚的机会。年轻人倾向于送一些时尚、有创意的礼物,比如精美的月饼礼盒、个性化的月饼、或者是一些时尚的小礼品;也会选择一些有趣的礼物,比如月亮灯、星空投影灯等,以增加节日氛围。“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老年人身上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观。他们注重家庭团聚和传统习俗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年轻人有时候忽视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让中秋节更加有趣和多样化。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老年人身上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观。他们注重家庭团聚和传统习俗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年轻人有时候忽视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让中秋节更加有趣和多样化。”

相比之下,孙大妈认为,老年人更注重中秋节的传统和家庭团聚,会准备丰盛的晚餐,全家人一起吃饭,共度团圆时刻;也会重视祭拜祖先和祈福的仪式,认为这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环节。老年人更喜欢传统的礼物,比如精美的茶叶、粽子、水果等,也会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礼品,比如书法作品、古典音乐CD等,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但她也表示:“年轻人注重社交和娱乐,这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更加开放和包容,接受一些新的庆祝方式和活动。”

年轻人与老年人庆祝中秋时的确存在着许多差异,但却也是共庆佳节,一起享受这一美好团圆时刻,正如中秋节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化。虽然庆祝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中秋节依然扮演着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这个节日的演变也表明了文化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使之能够在不同的时代继续传承下去。

记者:傅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