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牌坊里的女性悲歌
发布时间: 2019-05-31 浏览次数: 571

徽州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牌坊博物馆,唐模村同胞翰林牌坊、歙县的中国最小牌坊双节孝坊,还有广为人知的棠樾牌坊群……牌坊静静的立在一方土地上,背后的故事由后来者慢慢诉说。

棠樾牌坊群共有七座,逶迤成群,古朴典雅,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是“忠、孝、节、义”的顺序。这之中贞节牌坊最为著名。棠樾族人在鲍氏子孙鲍志道的支持下,先后选了两名节妇,立起两座节孝牌坊。慢慢地一列七座牌坊高高地矗立在棠樾村头,向世人显示着鲍氏家族的隆兴昌盛、繁衍不息。

嘉庆十年,棠樾鲍家的当家人鲍启运为了给家族里的女人们一个永久的颁奖台,纪念鲍家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们,决定建造女祠,“清懿堂”由此而生。女祠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女祠享堂龛座上排放着七位女子的牌位。据《民国歙志》载:棠樾鲍氏贞节烈女明清两代达59人之多。

在牌坊的建造中,家族的钱财和权势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很多的地方大财主、大家族缺乏在科举或仕途上取得成功的机会和能力,但却有足够的财力使家族中寡居的妇女继续留在家族,便以她的名义向朝廷申请立坊旌表,通过修建牌坊来彰显他们的财势和显赫地位。黄山学院的学生郭傲宁愤懑道:“古徽州的女子,仿佛从一出生就已经被规划好了一生的路,那些可怜的被立牌坊旌表的贞洁妇女,只不过是借口和幌子罢了,修建牌坊的真实动机是为了给整个家族涂脂抹粉,而不是为地位低下、命运坎坷的苦命妇女树碑立传,有谁去关心那个贞洁女子的命运呢?年纪轻轻被一座牌坊所束缚,立了牌坊不能再嫁,一生孤独终老,落寞死去。”

清朝学者俞正燮的《癸巳类稿》中收录了这样几句诗:女儿贪生奈逼迫,断肠幽怨填胸臆。族人欢笑女儿死,请旌藉以传姓氏。明清时期,受当时风气影响,寡妇自杀殉夫,已成为一种习俗。那一座座高大的精雕细刻的牌坊到底意味着什么?来自黄山学院的学生赵中玉认为所谓的的“节动天褒”“贞顺流芳”都是一种官方的虚词套话,可以用在任何一名节妇身上。那些处心积虑申请建坊的家族以牺牲几个女人的一生来换取家族的声名。而那些牌坊的主人却被冷落在一边,不再有人去理睬,没有人去关心她们的命运,仿佛她们根本就不曾存在。人们眼中看到的只是这些家族的表面荣耀。她说:“如果放在现在,自杀殉夫这种行为,我当然是否定的,即使是在当时我也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的。我们接受的思想是男女平等,生命可贵。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不是那些妇人想要去殉夫,而是被逼迫着那样做,家族荣誉,门前闲话等等,都是压垮那些妇人的一座座大山,没办法,所以只能选择为了家族荣誉而死,这是时代的悲哀,我们深感惋惜。”

大学生沈祖壮则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表示爱情本来就是俩个人在一起才会发生的事,男人死了,女人殉情而亡,虽然在别人看来有点不明智,但是他的观点,这是对爱情忠诚最完美的体现。有的独自守寡,拉扯大年幼的孩子;有的恪守妇道,孝敬着夫家父辈;有的任劳任怨,支持着家业的发展,沈祖壮说无论殉夫还是守寡,她们都是值得尊敬的。

在徽州有这样一句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明清时期的徽州,男性大多在十三四岁便背井离乡,或在外经商或考取功名,家庭的重担因此落在女人的身上,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徽州的女人在等待守望中撑起一个家。环秀桥、归屋、燕翼堂、罗东书祠……除清懿堂外,在徽州地区,还留存着许多女性为家庭、社会所做贡献的印记。徽州地区现存的牌坊有82座,其中37座是贞节牌坊。

本报记者: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