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创新中传承
发布时间: 2015-11-17 浏览次数: 331

来源:黄山日报

   11月10日,歙县徽州古城星光熠熠,大师云集。

  走进府衙,墨香浓郁,传统徽墨制作、手工宣纸生产,百余项文房非遗作品正在这里展出。

  走进展厅,徽墨的传统技艺展示被安排在最显著的位置。非遗传承人周美洪告诉记者,作为一项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徽墨的制作工序繁杂,一块成品徽墨,从点烟到阴干,历经13道工序,至少需要8个月的时间,是一门急不得的艺术,所以需要足够的耐心。“曾经有一段时期,由于费时费力又不挣钱,没人愿意学习,技艺的传承都成了大问题。”周美洪说。

  要改变首先就是要寻求自身的发展,周美洪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我们在墨里面融入很多现代的元素,比如刻墨的模具,我们现在就加入了卡通系列的,包括生肖、黄山图,都是我们新创作的集锦墨。”同时,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使用传统墨来研习书法,市场和思路的打开,让原本没落的徽墨产业又逐渐显出活力。

  “原来主要是出口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口占全部销售的九成以上。近年来,国内学生墨销量大幅提升,出口内销已逐渐平衡,销售额也从2005年的500多万增长到现在的1000多万。”周美洪说。

  更可喜的是,如今更多80后、90后的徽墨师傅也慢慢开始接班,在徽墨制作的最核心环节雕版,也都有了80后、90后的接班人。

  不仅是徽墨,参展的其他多种非遗传统技艺,也都与时俱进,拿出了在当下社会立足的新产品。

  在江西上饶铅山县的连四纸展台前,2名广东籍的游客饶有兴致地听着讲解。“很好,很丰富,自己涨了很多知识,每一个工艺我都觉得很好,民间技艺我认为应该继续保留下去。”来自广东的游客陈广能说。

  作为一款传统的造纸技艺,连四纸具有古朴柔韧等特点,这项技艺的传承者们与时俱进,根据这些特性开发了古籍印刷、古籍修复等延展业务,使得连四纸的市场前景得到了开拓。“我们这个纸特别绵特别薄,刚好适合作为古籍修复使用。包括故宫文物修复等一系列工程,我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江西上饶铅山县江西含珠实业销售负责人甘瀚远说。

  一次大展,展出的不仅仅是几项工艺,更是一个民族文化血脉的体现。漫步展馆,政府在非遗调查、非遗宣传乃至非遗立法方面的努力显而易见。然而,还是有一些非遗传承面临着后续无人的尴尬,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汪鼎

(责任编辑:李梅  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