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节气 又是节日
发布时间: 2019-09-20 浏览次数: 541

每年的公历45号前后,即春分后的第15日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风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但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清明节也经历了传承和改变的历程。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活动。在重视宗族祭祀和追本报远的传统徽州,清明节祭祀先人亡灵的习俗是不能不提的。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古代清明节,必须吃寒食,祭拜先人要全部家族天不亮就一起祭拜,先在家拜祭祠堂先祖,然后出行去墓地祭拜先人。回家后禁食一天,家里人要制作清明果子,在第二天一早食用。而现代清明节显然简易很多,在祁门的善和,当天去祭扫墓碑,清明坟墓祭祀之物包括有:鲜明五色馃、精洁细和菜、鸭蛋、印丝像生、石烛、纸钱、油煎鱼和好酒等。子孙齐集墓前之后,要宣读祭祀祝义,祭扫后回家吃清明果。

清明节除了在时间上的不同,地域上也有很大区别。在古时北方,人们在当天会选择去荡秋千、蹴鞠、打马球、射柳,而在徽州,清明节习俗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除了扫墓,人们在当天会上山采茶,松萝茶是徽州的极品绿茶,许多出嫁女会选择在这一天帮助母亲采茶。在黔县,人们除草培土,用竹枝系纸钱,插与坟上俗称“挂钱”。此外,还有各种香会、庙会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清明习俗活动。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中,清明节始终代表着一种节气,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记者:彭安龙

责任编辑: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