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的起点和终点
发布时间: 2024-04-25 浏览次数: 10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是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这个商人群体到明朝中期发展成为中国三大商帮之一。徽商出现的确切时间还没有确证,最早不晚于晋朝。那时,还没有完善的长途贩运机制,商人也没有本钱做大宗生意,于是在黄山、天目山、白际山、五龙山就地取材,依傍新安江水路,主营家乡的山货。仅由山中树木,就可产出木材、涂料、墨料、纸品等商品。通过这些生意,徽商确立了最初的经商传统,在江浙一带颇有口碑。

  唐代时,祁门茶市十分兴盛,不仅售卖本地茶,还云集全国各地的茶叶。商人到各地采买贩运,北至陕西,南抵云南,都是他们的货源地。最出名的祁门红茶甚至一路西行,远销中亚。

  到了宋朝,徽商的资产发生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一些大富豪。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人称“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可见他们资产之巨。到这个阶段,徽商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经商地域广泛,更凭借巨大的资本,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元朝时,民生凋敝,商业式微,外出经商十分凶险,徽商凭放高利贷保留了生机,在徽州本地默默蓄势。到了元末明初之际,他们资助十万两银,给朱元璋军队发饷,趁机博得新朝廷的好感,取得了贩盐许可。到成化年间,徽商后来居上,沉重打击了之前的盐业垄断者——晋商。淮南、淮北出产的盐巴,经由运河,被输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成为华北边境驻军的专供盐商。从此,盐业成了徽商经营的中心。

  从明中叶到清中叶,徽商度过了如日中天的辉煌时期。但在清道光以后,票盐法的推行使得徽商的中坚—盐商率先衰落。清末的兵火劫难又使徽商受到致命的打击,在洋货的冲击下,徽州茶商、布商也败下阵来。清政府提高典税、预征典税,典商又几乎败落。在一系列的打击后,叱咤风云的徽商如夕阳西下,无可挽回,「徽骆驼」们的商路走到了终点

记者:傅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