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秋、打中秋炮、舞草龙
发布时间: 2020-10-27 浏览次数: 354

——徽州中秋展现缤纷习俗

又是一年月圆时,不知不觉中秋节已经悄悄来临。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个团圆的日子,大家都会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

徽州的中秋节,满盛着秋的丰收,洋溢着秋的欢乐。在歙县的中秋,差不多家家都要做甜酒酿,吃过团圆饭时来上一口甜甜的酒酿,整个秋天都是甜甜的。

趣味中秋乐习俗,优良民风代代传

在歙县沙溪,还有一种奇特的中秋习俗,这里有八仙之“吕仙洞”,到了中秋夜晚,人们都要去吕仙洞汲取洞中之水洗眼睛,传说这天的吕仙洞水可以使人的眼睛更加清亮。因此吸引很多人前去洗眼睛。还有的地方有“摸秋”的习俗,中秋之夜,有人悄悄跑到人家的菜园里摘取瓜菜,即使被主人撞见也不足为奇。在徽州相邻的绩溪有“打中秋炮”习俗,十几个小孩用稻草扎成中秋炮,形状似发辫,有五尺高,一把粗,浸泡于水中数分钟,再拿出来往石头上击打,其声如放炮似的响亮,是秋收后的一种娱乐。

欢天喜地舞草龙,千家万户对门开

所有习俗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舞草龙了。这一习俗流传于徽州,祁门、黟县、绩溪、歙县、休宁等地。

徽州舞草龙,最有特色的是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全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扎成5条香龙,明月之夜作“五龙闹中秋”之舞,很是热闹。龙身围2尺,用稻草捆扎而成,长约30余丈,每隔七八尺用一柄钢叉支撑龙背上扎草辫。龙头制作很是精致。龙头和龙身的钢叉各由两名壮汉撑举,龙头主领全龙动作。

入中秋之夜,龙头灯火齐明,龙身插满篾香,星光遍体。舞龙进入高潮时。鞭炮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纸屑纷飞;灯光、月光、香火光交融一片,喊声、笑声、唿哨声一时齐发。五副锣鼓齐响,指挥着五龙表演。五条龙要协调一致,步伐整齐,队形和舞姿造型,都有常规。

首先是“五龙献月”。五龙依次走圆场,后龙头接前龙尾,顺绕三圈,反绕三圈,盘成圆圈造型,象征亲人团圆。突然一龙昂首斜插入圈中,其余四龙依次紧跟,小跑步,往中心盘旋,逐层叠高,中心龙居于最高点,形成一座层次分明的五龙盘旋塔。稍停片刻,只听唿哨一响,撑龙人回身向后,反尾为首,在紧锣密鼓声中,小跑反盘,美其名为“五龙盘月”。然后是“五谷丰登”,五龙各自盘成圆形,其一居中,余者居四角,五圆彼此靠近,象征五个粮囤,同时各自在原地盘旋,一顺一反,重复三次。又一声唿哨,阵势猛然变化为“金龙追龙”。由一龙组成一个小圆,其余的围成一个大圆,前龙头和后龙尾将小圆夹住,小圆就象月亮绕地球一样,既自转又随着大圆圈的龙尾公转,于是,大圆、小圆同时旋转,越转越快,直至小圆公转一周才停。此时,鼓声如滚雷,锣声如急雨,气氛非常热烈。后五龙再度走圆场慢步行进,各自构成“梅花瓣”,然后靠拢,美其名为“花好月圆”,象征人们相亲相爱,美满幸福。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千千万万人们思念的一种寄托。这些中秋习俗,使人们的情意有了寄托之处,使中秋节充满了仪式感,让团圆变得更有意义。

记者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