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水渠背后的智慧

时间:2025-04-22   浏览:10


从南湖河畔上的石拱桥步入依山傍水的宏村,能感受到村子内部乱中有序,多条水渠穿插其间。

 

村里的讲解员介绍道,宏村中间有月沼,其外多条水渠相连,最终通向南湖。村子的水系被设计成“牛形”布局,其中水渠被称为“牛肠”,连接“牛胃”(月沼)和“牛肚”(南湖)。这一设计是明代永乐年间的一位巾帼英雄——胡重的杰作。她带领村民,利用地势落差,从村外的浥溪河引水入村,再通过一系列的人工渠道,将水分配到每家每户。这一壮举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还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村民们对胡重十分尊重,不单因为她是当时族长的妻子,更因她本身就是集智慧于一身的女性。皖南地区每年都经历梅雨季节,很多村子都会因此受损。但是宏村因为水渠独特的设计,加上村民会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来应对自然灾害,损失一般较低。胡重的贡献推进了徽州女性地位的上升,也向男同胞们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智慧。

在宏村,水不仅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文化的载体。茶铺谢老板说,水渠里的大都是活水,终年不腐不臭,还可以养鱼、洗衣、灌溉农田。这种与水为伴的生活方式,让宏村人对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视水如生命,爱水如眼眸,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宏村的旅游业日益兴旺。然而,这也给水系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很多商铺利用水渠的水清洗油渍物品,并且没有进行后续的水质清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质。很多游客的随手向水里丢垃圾、吐痰的习惯,也影响了宏村水渠的水质及形象。为了确保水质的清洁,宏村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禁止村民在水渠中洗涤油污物,定期清理水渠中的杂物和垃圾。只要你从南湖旁经过,你就会看到有个竹子做的小舟,那是清洁人员用来清理湖面的工具。对于游客,检票口的广播里会有一些提醒。不过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我们的自律,我们无论去哪里旅游都要提高自身素质,不乱扔垃圾、乱吐痰,做文明的游客。

 

漫步在宏村的石板路上,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那些古老的水渠、清澈的池塘、古朴的民居,都在诉说着宏村的故事和智慧。宏村的水系不仅是一个工程学上的奇迹,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岁月的记忆,也将继续流淌下去,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故事。

记者:邵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