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黄山非遗保护解锁新篇章

时间:2025-04-22   浏览:10


黄山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今天,在这里,非遗文化正与现代智能技术相结合,绽放出独特魅力,开辟了一条传统文化数字化交相辉映的独特传承之路。

歙县的汪满田村鱼灯是极具特色的民俗非遗项目。为了让鱼灯文化得到更广泛传播,传承人汪春燕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平台,积极推动非遗文化保护的数字化转型过短视频展示,观众能实时观看鱼灯制作的每一道工序,感受手艺人的匠心独运;在舞鱼表演直播中,当地通过屏幕呈现和弹幕互动的方式,让观众直观体会民俗活动的热闹氛围

此外,歙县积极打造“锦小鲤”IP,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并建立线上销售渠道,让精美的鱼灯产品得以跨越地域限制,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使古老的鱼灯文化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光彩,成功实现了文化的“破圈”。纪录片《不嬉不行》、微短剧《有种年味嬉鱼灯》的拍摄,提高了非遗鱼灯的知名度,加速实现数字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

除了非遗鱼灯,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作为黄山非遗的璀璨明珠,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过去对这些古民居的记录文字和简单的图像为主,难以全面呈现古建筑的精妙之处。如今,通过3D激光扫描,可获取古民居建筑的精确三维数据,大到整体结构,小到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细节,都能被精准记录。

潜口民宅博物馆,借助三维建模技术,游客得以直观感受徽派建筑精妙绝伦的梁架结构如今,这座博物馆正以创新的保护利用模式,让古建筑不仅停留在历史中,更活在当下,走向未来,书写着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新篇章。

在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每一件文物,都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引领我们打开徽州文化历史那扇神秘的大门。针对部分馆藏经书,开发了数字化互动项目,观众可以亲手“翻阅”千年典籍。资料显示,该博物2021年通过建设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进行了珍贵文物的数字化采集、藏品库房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微信智慧导览平台的搭建等,紧密结合博物馆业务性质,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了一套技术先进、资料丰富、便于观众浏览的智慧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的智能保护。

在智能时代浪潮下,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全新姿态走进大众视野,数字技术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续写辉煌篇章。

记者:汪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