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因多次未能应友人之约到徽州揽胜而发出的感慨。徽州依山傍水,青葱山色与粉墙黛瓦相呼相应,自古以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岭谷交错、溪水回环的徽州美景,同时也孕育出了香醇悠远的香茗。
中国十大名茶中来自安徽地产的就占其四——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而这四大名茶中有三个都来自皖南徽州。徽州境内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气候温暖、光照适宜、水汽充足,满足茶树生长所需的条件,所以就容易出好茶。在徽州地区,无论是房前屋后还是云雾山涧,随处可见的是片片茶园。
历史上,万山丛中的徽州商帮就是以经营山货茶叶出名,而黄山地区产出的茶叶是徽商们经营的主要品种。明清以来,不计其数的茶叶沿着新安江一路南下,然后再漂洋过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的主力军。在成千上百的茶叶担子中,黄山毛峰被称为徽茶之首。
黄山毛峰的制作工艺特殊,它在现有的工艺上有了一次重大突破。这也就是为什么黄山毛峰只有短短150多年历史却如此出名的原因了。
太平天国时期,谢裕大茶庄的创始人谢正安为了在激烈的茶叶竞争环境中开辟一条新路,开始潜心专研如何提高茶叶的竞争力。好茶源于好原料,谢正安为研制新茶在黄山诸峰的漕溪充头源垦殖了一片良种茶园,在清明谷雨前带人上山精选采摘肥壮的嫩芽,并在采摘后再次筛选分拣。有了好原料,谢正安开始着手制茶工艺上的提高。炒制茶叶最重要的就是火候的把握,谢正安把火候控制在既能炒熟又不烫手的范围内,在杀青的时候手法连贯、一气呵成,尽量将叶子全部提起,快速翻拌均匀抖开,当锅内嫩叶变软稍有黏性叶面失去光泽成暗绿色时,就出锅进行下一步揉捻。在透风阴凉的地方将茶叶均匀铺开,用手轻轻揉捻,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将茶叶揉碎又要保持茶叶上的白毫。揉捻过之后,就开始进行第一道烘焙,然后再盖上圆罩进行第二道烘焙,使茶叶收干水分浓缩原叶的鲜香。复烘正是黄山毛峰制作工艺上的重大突破。就是这样的制作工艺让黄山毛峰香味充足、白毫尽显。
这套工艺下产出的茶叶,均齐壮实、白毫披身、芽尖锋芒,冲泡时香气醇厚。这也是黄山毛峰之名由来。
黄山毛峰经过岁月的贮藏,和这里的山水一起酿成了独属于徽州的味道。
清明时分,在烟雨缭绕的大山岭头,黄山茶农们又开始满怀希望的采摘第一片茶树上的嫩芽,这些沾染过春雨的第一批茶叶是制作顶级黄山毛峰的原料,也是他们一年的希望和幸福。
作者:李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