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非遗数字创意产业学院
时间:2025-10-22 浏览:10
今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迈向新高度的重要一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培训要广泛普及,让人民群众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在老龄化与数字化交织的当下,互联网不仅为年轻人带来便捷高效,更为老年人开启了通往健康、快乐生活的新通道。
10月,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数字素养调研团队走进东临溪镇临溪小学,针对徽州乡村老人数字素养展开深入调研,挖掘出众多徽州乡村老人与数字设备互动的鲜活故事。
手机赋能:开启健康老龄化新篇
七十多岁的姚爷爷是本次调研中颇具代表性的受访者。他与子女同住,日常喜欢用智能手机刷抖音、看西瓜短视频。当被问及是否掌握一些复杂数字技能时,姚爷爷满脸自豪地说:“我在抖音卖过茶叶,是我儿子教的。”他开心地分享着这段经历,言语间满是对智能手机的喜爱。在被问到玩智能手机好处多还是烦恼多时,姚爷爷毫不犹豫地回答:“那肯定是好处多。”他进一步解释道,小孩子玩手机可能会耽误学习,但老年人相对能自我约束,智能手机不仅便利了生活,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孤独感。
调研中,大部分受访者都提到了微信视频通话的便利。他们表示,想孩子时,通过视频通话就能看到孩子们的真实生活状态。此外,手机支付降低了现金丢失的风险,手机挂号节省了排队时间,这些功能都极大地便利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网络之困:银发族面临的挑战
受访者陈阿姨热情地向调研团队介绍自己教母亲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同时也揭示了老年人数字学习面临的另一种困境。陈阿姨说,母亲学习能力较强,刷抖音、微信视频通话、网购等基本操作都会,但她十分担心母亲掉入诈骗陷阱。母亲天天刷抖音极速版、快手极速版攒收益换钱,只要有人说能赚钱,她就会立刻下载。陈阿姨的顾虑反映了大部分子女在帮助父母融入数字生活时的担忧。她建议,可以让乡村干部或年轻志愿者发放关于智能手机使用的图册,既方便老年人学习,又能减轻子女压力,更重要的是要教老年人如何辨别虚假信息,防止被骗。
谈到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危害,人们往往会想到其影响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其实,老年人网络沉迷也会产生类似问题。受访者邓同学表示,奶奶自从会玩手机后,和她谈心的次数明显减少。以前奶奶基本每天晚上都会询问她在学校的情况,但现在却经常刷抖音,晚上睡不着时也刷。邓同学的分享提醒我们,乡村老年人应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助力健康老龄化进程,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数字红利,实现在数字时代的智慧享老。
调查显示,大部分乡村老年人日均使用智能手机达五小时以上,且有受访者子女反映父母经常夜里玩手机,导致眼睛老花程度加重。老年人躺在床上玩手机,不仅对眼睛有害,长时间还会对手部关节、腰椎等身体器官造成损伤。老年人使用数字设备实现智慧享老本是好事,但如何平衡使用时间,避免过度沉迷是关键。
多方合力:提升乡村老人数字素养
子女是老年人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在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方面,他们应承担起重要责任,包括教老年人使用数字设备、提醒过度沉迷等。调研时,吴阿姨表示,作为子女,她很乐意教父母使用数字产品,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但她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耐心至关重要,因为老年人的接受能力有限,需要耐心地多次讲解使用步骤。
政府可以整合乡村现有资源,邀请乡内教师、企业家、志愿者担任讲师,为老年人讲解如何使用数字设备。例如,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以李剑伟、李春庚为代表的银发人才讲师团搭建了适老课堂,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沟”。银发讲师积极推动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打造了“适老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学习课堂。61岁的退休教师谭云萍参训后开网店日赚200余元,还通过网络交友丰富了生活,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跨越了数字鸿沟。
企业可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研发更易于操作的数字产品和应用程序。如简化手机界面设计,增大字体和图标尺寸,提供语音提示等功能,降低老年人使用数字产品的难度。近期,中国联通开通10010客服热线“65岁以上客户直接接入人工服务”,还定期开展线下科技助老课堂等活动。江西联通在南昌定期深入社区或在营业厅开设“智慧助老手机公益大讲堂”,在新余把“银发课堂”、反诈科普等助老服务活动送至山区、农村银龄客户的“家门口”。
家校联动方面,学生志愿者团队可定期前往老年人家里进行手机教学活动。今年,四川农业大学“青耆互助”暑期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团队采用“集中培训”与“入户帮扶”相结合的模式,针对不同老人的需求进行教学,还编制了大字版《老年人智能手机/老年机实用手册》,并编撰方言顺口溜辅助记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乡村老年人从数字疏离到智慧享老的过程,离不开子女、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持。在提升乡村老年人数字素养的同时,更要探索出更多适老化产品和服务,让乡村老年人真正实现智慧享老、跨越数字鸿沟,提升晚年幸福指数。
撰稿:邵如月
责任编辑:任智赟
审核:周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