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汪士慎对梅的喜爱溢于言表,梅的清雅脱俗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汉族,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郑燮并称“扬州八怪”。(来自百度百科)
汪士慎在诗、书、画、印诸方面皆有很高成就。他留下了一本诗集,名叫《巢林集》. 在巢林诗中,咏茶的就有20 多首。“茶苦”而清,“梅清”则高,好友金农送他“茶仙”的雅号。篆刻多取法小篆,如“汪士慎”印,给人以苍茫朴茂之感。其字的结体往往打破常规,自成一家,章法安排往往在平稳中求变化,韵味之佳,称雄一时,人称篆刻与丁敬齐名。
其绘画题材多样,各种花卉外尚有竹、石等,偏爱清雅,多绘梅、兰。金农曾评曰:“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确实,他手下的梅花,笔落疏落轻劲,具有秀润恬静之致。遗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并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见长,给人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的感觉。
遗憾的是,关于他的前半生,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1723年离开去了那个“烟花三月”的扬州,而这时的他已经37岁了。汪士慎五十四岁这年不幸左眼失明,自称“左盲生”,可能是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他并不没有表现得如何消沉,而是乐观豁达,继续作画,并称自己的创作是“独目著寒花”。他没有钱医治眼病,而是一反常态地经常出门旅游了,他想看遍世界。六十七岁那年,他的右眼又瞎,自号“心观道人”。所以较早的作品,显得秀气脱俗,生气勃勃,晚年的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要粗壮一些,有沧桑遒劲之感。
他说“懒向长官垂组绶,爱从野客话烟霞”,又说“白头蒙见重,无志谒公侯”。这是他的一种自爱,一种坚定。自爱的结果是书画生意无法红火,加之连讨价还价都不会,所以汪士慎的生活过的很清苦。
双目失明后的汪士慎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于史料中都很少记载。他后来的几年简直就是一个谜,没人知道。或许,他不想让人知道……
作者: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