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钱,一家族
发布时间: 2022-10-27 浏览次数: 456

俗话说,无徽不成商,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商帮之一,徽商的历史可谓久远。其中鲍氏家族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当那个年代绝大部分中国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向土地讨要生活时,不甘宿命的徽州人,已经将眼光投向了山外的世界。

鲍志道,棠樾鲍氏二十四世祖,时任清代两淮盐务总商,赠通奉大夫,封山西道盐察御史,通正使司运政使。自幼读书的他,将科举当官作为人生目标。但11岁时,因父亲经商不善,中断学业,走上经商之路。在其出门时,母亲将家中仅剩的一文铜钱交予他,并将家族兴旺的重任交付于他。鲍志道20岁到扬州做学徒,后在徽商云集的盐业闯出名堂。

徽商——中国古代“儒商”的典型代表,“贾而好儒”是徽商的特色,仁、义、礼、智、信,是徽商秉持的儒学精神。鲍志道虽藏镪百万,成为江南首富,但他遵循祖训,轻财好义,克勤克俭。早年因家境贫寒而中途辍学的他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出巨资用于家乡紫阳书院和山间书院的重建。在扬州,他出资修建了康山以西至抄关抵小东门的砖石路面;还出资建立了12间义学,供寒门子弟学习。在北京,他出资设立了扬州会馆,为往来的扬州商旅安排食宿、提供帮助。

对于鲍志道的义善之举,他的家人给了他极大的肯定和支持。妻子出资重筑了水利设施大母堨和七星墩堨,重修了田水溪桥,还曾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购置房屋,为乡人提供堆贮农具之所。作为女性,她感念宗族中女眷生活之苦,专门设立“节俭地”,为族人中家境不好的妇人提供资助。其子从小对父母义行善举耳濡目染,也养成富而有仁,慷慨施舍的习惯。

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是徽商中最有名的,但也只辉煌了他那一代,而鲍氏家族却兴盛了800多年。歙县著名的棠樾牌坊群,由七道牌坊组成,均属于鲍氏家族。家族的兴盛在于他们的精神品质,更在于他们回乡建设,帮助集体。“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便是乾隆皇帝对他们的褒奖。

                                                                  记者:严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