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剧,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一带,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方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成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簧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腔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徽剧的音乐唱腔可分为徽昆、吹腔、拨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调等类,徽昆以演武戏为主,多用唢呐、锣鼓,气势宏大;吹腔兼具曲牌体和板腔体形式,以笛和小唢呐为主奏乐器;拨子用枣木梆击节,以唢呐、笛、徽胡伴奏;二簧以徽胡为主奏乐器,与导板、原板、回龙、流水等板式;西皮则有文武导板、散板、摇板、二六等板式,同样用徽胡为主乐器;花腔小调多为民间俗曲,生活气息浓郁。徽剧角色行当包括末、生、小生、外、旦、贴、净、丑等类,表演火爆热烈,气势豪壮,动作粗犷,特别擅长武戏、有翻台子、跳圈、窜火、飞叉、滚打、变脸等特技。
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浙江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有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等剧中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后代,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任然盛行。徽剧是一个保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作者: 张帅
编辑: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