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是中国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百余年间,引领中国商业经济潮流。徽商的辉煌与其精神密不可分,徽商精神是什么?在不同商人的理解中,这种精神没有标准答案,而且用任何词语都不能概括完全。拼搏、担当、坚持……等等,这些都是徽商留下来的精神,滋养着今日的皖南。古徽商的辉煌虽如“明日黄花”,不可企及,也无法重现,但是他们留下来的徽商精神却是一直传承的。
近日,黄山市由“二八”占川传统庙会派生出来的屯溪区隆阜农资交流会人气正旺。我们在现场,恰恰看到了商贩们身上传递的徽商精神。
记者随机采访了专卖木质品的商人邹国忠,他表示:“就砧板这个小东西来说,不少年轻人都选择竹制的,觉得轻巧,其实安全系数较木砧板低,它上面刷的漆易滋生虫螨,这些我们也会告诉顾客。”当记者提到木砧板易发霉时,邹先生笑说“只要经过高温处理就没事,虽然这个过程耗费木材,但我们家几乎都处理过的,做生意不能只顾私利。”他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木材的源头“我是祁门的,当年‘分田到户’的时候分到一些山头,我们需要持砍伐证,自觉遵守轮作砍伐,保护环境我们都不忘的。”
邹先生可能说不出他所秉承着的信念,但作为一名徽州商人,他默默跟随着先祖的脚印,为顾客负责,保护山林为担当。老先生年纪大了,在交流会期间晚上也就是把棚布放下来在棚内休息。三月的夜晚凉意袭人,参加交流会的商人们需要在小棚子里度过多个这样的夜,徽商坚持不服输的精神传承至今。
吴秀芳阿姨是在邹先生隔壁摆卖斗笠、簸箕一类竹制品的,她笑说“学生们不怎么稀罕这些了,平时下乡好卖点。斗笠还行,有学生觉得好看买回去当工艺品。”她表示“刚开始慢,现在手速快了一个多小时就能编一个,主要就是砍竹子再削成篾耗时间,搞这个搞了不少年了,也放不下。”在记者采访期间还有感兴趣的顾客过来寻问......
据悉,吴阿姨家里条件并不好,家人多次劝她换个能挣钱的工作,她却舍不得丢下这个搞了将近20的手工活,一直坚持着,她说不希望这门技术到了后代失传。吴秀芳是众多徽商的一个缩影,默默坚守在传统手艺岗位上。
往交流会巷子深处走,记者被一个做菜刀的摊位吸引,摊主汪建国半开玩笑的说“从业五十年,做人一不能骗二不能偷。”说完还拿起自家手工做的菜刀砍向木桩为我们展示其硬度和强度。徽商的诚信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以义取利”是徽商精神的传承,在到处充满诚信危机的当代社会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提及工作中的辛苦,汪先生感慨“做这行十几年了,没有考虑换工作,想继续下去。”他戏称“我这不辞劳苦是徽商精神的一种吧?”
一年一度的隆阜交流会即将结束,徽商精神还会一直延续......
记者: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