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可雕,雕出一世的坚守 ——记徽州根雕传承人陆俊
发布时间: 2015-10-02 浏览次数: 2880


徽州根雕的收藏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奇”与“巧”相结合的独特造型艺术。根雕艺术家利用各种具有自然美的古树枯根,创造出多姿多彩惟妙惟肖的形象,使人们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正是因为如此,根雕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徽州根雕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多以创作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和人物形象为主,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使人倍感亲切。

徽州根雕的经济价值在于它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美、意境美和画龙点睛、妙手回春的技艺美。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独一无二的根艺作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徽州根雕技艺传承人陆俊,用他高超的技巧,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想象,浓厚的兴趣创作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并成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根雕的传承人,新一代根雕艺术大师中的佼佼者,徽州根雕的领军人物和擎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样一位根雕大师的根雕生活。

学艺,漂泊

走进陆俊的工作室,如同走进一个微缩的根雕展览馆,目之所及都是经历大自然风雨洗礼、闪耀着岁月光芒的根雕。有的玲珑小巧,有的大气磅礴。无论人物雕刻还是动物雕刻,全部都是栩栩如生,生动传神。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上吨重的大型作品,还是小到盈盈一握的小型作品都充满了一种厚实的感觉,蠢动着生命的张力。在那种磅礴的气势和玉玲珑般的精致下,掩藏不住作为支撑整棵树成长的最本质的根。很难想象来自大自然中不起眼的树根,可以在艺术家手里被赋予灵动的生命。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就连吃饭用的餐桌,办公用的办公桌、办公椅,休憩用的双龙戏珠沙发,甚至是装饰用的护栏、吊顶,都是陆俊自己的根雕作品。雕刻得如此精致,让人不忍心去坐在那旋转的根雕木椅上。真可谓根艺之家、归根之堂。

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陆俊并非徽州本地人,也不是祖传的根雕技艺。老家在安徽六安的陆俊,是霍邱县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家境贫苦,17岁时就离开家乡到外打工,做过很多工作,都没能坚持。最后,留在一家澡堂做烧水工。正是在这里,陆俊遇到了改变其生命轨迹的那个人——张正(浙江著名根雕大师,以最多的大型根雕作品,数量500件,平均每件250公斤进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跟记者谈起往事时,陆俊也非常动情,他说:“当时张正经常来我工作的澡堂洗澡,时间久了就熟悉了,偶尔聊聊天。后来我也是出于好心让他傍晚的时候来洗,因为那时候人最少。谁知他就因此问我要不要跟他学习根雕。说实话,当时我连什么是根雕都不知道,听都没听过,但却鬼使神差地同意了,从此便和根雕结下了不解之缘。”张正,正是陆俊的启蒙老师,开启了陆俊的根雕之路。然而学习也并不是免费的,需要500块钱的学费。那时候的500块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半年甚至一年的收入。陆俊的父母虽然不懂根雕,更不懂艺术,却对陆俊的决定非常支持。陆俊说:“当时我就发誓,今生只向他们要这最后一次钱。”

陆俊在张正大师那里学艺期间,每天起早贪黑,丝毫不曾懈怠。“开始,手使不上劲,不听使唤,经常不是被工具弄破手,就是被树根划伤。”陆俊说,“在师父那里学习期间,我每天都不停地鞭策自己,学得快一点再快一点。正是在那里,磨练了我坚持不懈的品质。”

3年后,即1988年陆俊和师傅张正一起南下,来到福建龙岩。师徒在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环境下,以背水一战的精神,投入到疯狂的创作中。在这里他们还向当时的根雕大师林祥吾取经,融各家之长,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在这里又学习了4年,1992年陆俊就一个人去了汕头,而真正遇到困难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在汕头最穷的时候,陆俊身上只剩两毛钱,只能靠当地老乡接济。陆俊说:“当时的汕头因为沿海华侨很多,人很富裕。但相比于艺术,他们更看重钱,对艺术家并不尊重。”在汕头漂泊打拼的两年,陆俊也积累了一些人脉。有了一定的关系后,陆俊在汕头的发展也渐渐顺利起来。

定居,传承

1994年夏天,陆俊独自在汕头的街头徘徊,想结束在外漂泊的生活。忽然想起一位老友向他介绍过的黄山,在陆俊的印象中黄山似乎属于家乡安徽的,查完地图确认了自己的猜测之后,他高兴得一宿都辗转难眠。第二天立即买机票从上海转车到黄山。刚到黄山时,陆俊有一些失望,因为他本以为世界著名的黄山应该比广东那边的大城市更加繁华。“当时我就在黄山市打车,然后让师傅把我送到市中心,司机师傅就很郁闷地告诉我这里就是市中心啊,我当时没有想到这里的市区这么小。”但之后十天的考察还是让陆俊领略了黄山处处优美的自然景观,感受到了古徽州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决定留下的关键原因是,对于已厌倦漂泊的陆俊来说,这里是故乡,可以常常回去看看父母兄妹,这里的人也让陆俊感到无比的亲切,水比他乡甜,月亮也比他乡圆。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要把黄山作为创业基地的想法。之后,陆俊就着手找场地。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他将自己所有的宝物和家当统统搬到了黄山。——终于回到了家乡,游子的心从此再也不漂泊。

在屯溪老街,陆俊租了一间店面——老街100号。在老街落户后,陆俊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根雕创作中。不久后,就有很多人在老街被陆俊的根雕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在老街认识了陆俊,很多人专程赶到老街,只为看一眼陆俊的根雕。偶然的机会,经过当地媒体的新闻报道后,陆俊根雕瞬间在屯溪家喻户晓。

徽派雕刻艺术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从其产生、发展到鼎盛时期,再到文革的断层,走过了漫长而又坎坷的道路。然而如今的徽派雕刻艺术正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今天的徽州人如何传承这门雕刻艺术,又如何把徽派雕刻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当今徽州雕刻艺人不可推卸的责任,陆俊作为一个徽派雕刻艺术的践行者,特别是徽州根雕艺术的传承人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把徽州根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视为自己的生命。目前以民间传统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了36位“徽州根雕”技艺传承人。为更好的培养和传授根雕技艺,陆俊还与黄山学院艺术系展开合作,将工作地点作为黄山学院艺术系实习、实训基地。陆俊还以黄山学院客座教授的身份,通过讲课和现场指导的形式,传授根雕制作技艺,每年培养根雕技师和根雕爱好者200余人。

1994年,陆俊在黄山市创办了根艺美术学会,并任会长。1995年在黄山国际旅游节中,陆俊承办了“黄山市首届根艺美术作品展”,在黄山市乃至周边地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为今后根雕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7年,以陆俊命名的“黄山陆俊根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固定资产480万,拥有学员和工人60余人,是我市乃至全省规模最大的一家集生产、创作、展示、购物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企业。十几年来,陆俊共培养了38名根艺师,譬如吴志华,现年46岁,从业20年,曾多次获过省、市级大展的金奖和银奖。陆俊的众多弟子曾多次获过国家级省、市级大展的金奖和银奖。

“徽州根雕”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色。陆俊作为徽州根雕的代表人物曾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多次成功举办过大型个展,并且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先后有300多家中外媒体争先报道。有100多件根雕作品在全国各类艺术大展中荣获金奖、银奖。市、省级以及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把陆俊的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国内外友人。其作品《回归镜》作为安徽省人民政府的礼物,被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其根雕作品《荷塘私语》、《先哲》。 1996年,在一次大洪退后,偶得一奇特千年古榆树根,陆俊带领8位学生创作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件称为东方第一雄狮的根雕作品,《东方雄狮》的长为4.8米、高2.8米、重约3吨,97年秋这件作品在上海新世纪商城展出,不到3个月就被新加坡的某财团以160万元高价买走。

陆俊根雕在全国根雕艺术界已经形成很大的影响力,其作品是当今根雕艺术领域内的杰出代表,在国内外收藏品市场也形成很高的品牌优势。国庆50周年,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陆俊巨型根雕艺术精品展”上,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参观时说:“这些根雕作品真是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巧夺天工,让观者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以升华。”观后并题词“德艺双馨”予以勉励。1995年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参观陆俊根雕后,欣然题词“根艺奇葩”。被外媒誉为“中国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上将一边饶有兴趣地参观,一边说:“我走了这么多地方,也看到过不少根雕作品,但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大型、这么多上乘的根雕作品,真是难得一见!”雕塑泰斗张丁先生,书画名家范增先生、陈大羽先生等数十位艺术大家都为陆俊根雕或题词或赋诗赞扬。

根艺,人生

根雕是一种独特的生态艺术形式,有着神秘的艺术魅力。根雕作为艺术品始于夏商,其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经过长期历史积淀的根雕艺术,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根雕造型的“奇”、意蕴深远的“韵”、工艺精湛的“巧”,呈现出根雕特有的美学特征。陆俊的根雕作品匠心独运,构思绝妙,寄情自然,大气磅礴。抽象与具象兼和,写意与工笔交融。不落窠臼,雅俗共赏。作品从选形、立意到制作,均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集天趣、野趣、根趣、艺趣于一体,既有陈设实用价值,也具有收藏价值。

陆俊告诉记者,他的根雕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5步:1、构思;2、根才的初步剪裁、去枝及其他附着物;3、雕刻成形。根据构思的图样,按照“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原则雕琢,雕刻要经过打粗胚—细雕—修饰;4、打磨。先用打磨机休整纹理,然后进行表面打磨处理;5、着色与上漆。着色不仅有利于防腐、防虫蛀、防尘、保护木质,还能通过着色强化作品的艺术效果。

创作根雕作品的原材料多为树木死亡后经过百年的自然风化腐烂和沉淀的奇特枯根,其留下的筋骨部分流露出强劲而优美的线条,再用其筋骨制作出千奇百怪的根雕作品,作品创作题材为传奇人物、飞禽走兽、假山盆景、奇松怪石、民间故事等。作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从选材、构思、加工,到打磨、抛光、上漆,制作根雕刚开始全由陆俊一人完成。后来收了徒弟后,打磨、上漆等就由徒弟来完成了。他的作品每一件都是将自然美与人工雕艺美和谐完美地融为一体。陆俊说,“这些树根就像一杯杯美酒要细细品味,时间越久的树根自然就越有韵味。”

陆俊还给记者介绍了其根雕的项目特色,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原料方面,所选用的木材必须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例如榉木、柏木、榆木、檀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此类素材在自然界极为难得。尤其是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例如背光生长,或者生长在断崖石缝中。有些经过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因为长期得不到营养,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逾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绝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其次,工艺特征方面,根雕制作应强调“三雕七借”即三分人工雕琢七分自然天成。以模仿根自然形态的磨制为主,以少量、局部的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的形态尽量融为一体,不露雕琢的痕迹。不管是什么树材,创作什么题材,都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在陆俊的工作室,记者就观赏到了未曾雕琢的玉如意造型的树根,即使还未雕琢上色,也已经栩栩如生了。最后,产品方面,陆俊说每件根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在选形上,具有不可仿制性。这也是徽州根雕的一个显著特点。人们一直认为树根是“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最美好的物象,这就使得根雕具有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几十年的时间,陆俊已经从一个小学徒成长为一代根雕大师。这期间,陆俊雕刻了数千件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当被问到哪一件是自己最钟意的作品时,陆俊不无骄傲的笑着回答:“每一件从自己手中诞生的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全都视若珍宝。大自然鬼斧神工使这些树根在大自然的巧力下已经初步有了形态,我只是根据树根的形状和质地又进一步做了加工。”于是,就有了张牙舞爪的《猴》,后脚抬起,猴子前肢撑地,细疏的线条间,猴的灵敏与机智顿时活灵活现;静者如《先哲》,双臂自然张开上扬,一位博学多才,胸怀宽广的仙人便跃然眼前。记者问道创作一件作品会耗费多长时间时,陆俊回答说:“每一件作品的时间都是不一定的,有的只需几天,有些需要几个月。”有时为了创作一个作品,陆俊也可以等上许多年。“有一次在山上得到一块很特别的根材,感觉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雕出不同的形状,但脑海中出现的每一种形态自己又都觉得不够完美。于是就这么一直想着,结果这一想就是好几年。”直到一次偶然看见电视中正在放《西游记》,剧中八戒正在贪吃,脑海中仿佛突然有了灵感,于是一个栩栩如生、自己引以为傲的作品——《贪欲》就诞生了。

与其他非遗项目的日渐式微相比,由于家居市场消费群体的日益扩大,陆俊的根雕手艺,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要跟他拜师学艺的人很多,陆俊总是倾其所学。对他来说,这更是一种内心的延伸,是用慧眼和平凡的树根分享乐趣。他说:“每一件新作品的完成,那种成就感对我来说是任何事都代替不了的。”在生活艰难、心情抑郁的时候,陆俊常喜欢跑到山上去寻找创作的灵感。他喜欢登高,每当陷入困境时他就会爬上高山远眺。他对自己说,一个人不能没有一点精神,一个人不能没有奋斗,要想改变命运,就只能继续向前走。

如果说树根是树木记录时光的证明,那么根雕则雕刻了时光。每天沉浸在根雕的世界里,陆俊表示:“我感到精神和内心都很充实与满足,刚开始,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但我也不会在意,因为能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成事业,这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

艺术正道是沧桑,创作当随时代。陆俊作为一名当代著名的徽派雕刻大师,担负着时代所赋予的特殊使命。在创作每一件作品的过程中,在继承传统根雕技艺的同时,还需体现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创造出作品的新美、艺术的大美,赢得时代的赞美,从而弘扬先进文化、中华气派。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这句话,陆俊也是深有共鸣。“根艺作品造型艺术比较抽象,既讲究‘形和势’的巧妙结合,但更注重的是‘形和神’。形是形状,神为神韵,这些应根据树根的题材而定。因此,一件完美的根艺作品,必须注重构思技巧。”陆俊说,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无外乎如此,从因材制宜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其中同样蕴藏着许多治国、修身的哲理。

附录:部分陆俊作品简介

《懒猫》

《懒猫》选材于闽西地区海拔1200多米的悬崖峭壁,由于生长在高山的恶劣环境下、石缝间,限制了树根的自然生长。其变态生长成螺旋状的奇特根体,根部向上旋转且线条优美。作者充分利用根才奇特的扭曲旋转的形状,巧妙的构思,画龙点睛式的创作成一只卷曲着的猫。整件作品线条简洁顺畅、浑然天成,充分展现出猫的灵敏和柔软的身躯。她在饱餐后休闲而懒洋洋的小憩,她是在为下一餐吩咐的美食而遐想,她是在…

《徽州女人(盼)》

点击查看原图

徽州徽州梦徽州,做个女人空房守;徽州徽州梦徽州,举头望月怜星斗,夜思夫君泪沾袖。徽州山水如粉墨,迷醉多少游人心。谁解其中孤女悲,空守美梦到百岁。一位年迈的老夫人一如既往的站在门楼前等待着夫君的归来,门前丰厚的果实和秋菊,象征着老夫人从“春”等到了“秋”,希望在“冬”来临的时候,她日思夜想的男人能够回到她的身边,重新绽放她从未开过的青春之“花”,诉说她一生的等待之苦…

《久别重逢》

点击查看原图

作品展现了一对许久没见却曾经彼此相恋的恋人,因为缘分再次巧遇,久别的重逢使他们激动的相拥在一起,

一段浪漫、唯美的爱情即将发生。

作者:杨丹丹(黄山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 11级新闻专业学生)

(责任编辑:李梅 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