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黄山烧饼手艺人:十五年的坚守传承
发布时间: 2019-05-31 浏览次数: 2800

如果一定要选择一样商品代表徽州的话,那么烧饼一定名列其中。

黄山烧饼,是徽州地区的名吃,因为形似金黄的蟹壳,故又名“黄山蟹壳黄”。由于个头小易携带,且制作过程中经烘烤等工序后水分大多蒸发不易变质,黄山烧饼当年曾随徽商走遍大江南北,打出了名气。“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首白话诗,当年其前往上海求学之时随身携带的干粮便是“黄山蟹壳黄”。

吴师傅制作黄山烧饼已经15年了,他在黟县老邮局附近开了一家小小的“千层浪烧饼店”。店面不大但很整洁,一个长条的手工作台和一个烤箱占据了店里很大的面积。记者去探访的时候正碰上吴师傅在揉面,“面得提前十到十二小时揉好、发好,馅料都是早上现做的,擀面皮的时候要一层层用菜籽油起酥,再卷起来揉成长条。”吴师傅擀好的面坯多达十几层,“这样烤出来的烧饼才叫千层浪”。他的店门口放着一个小小的火桶,里面是做好的一些烧饼,外形饱满,色泽金黄,这大多是为附近的街坊邻居前来购买准备的,吴师傅大部分都供货给了西递、宏村等景点,更多的是被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预定。因为是手工制作,为保证供货,通常吴师傅都是在四点钟起床,碰上旅游黄金期甚至在凌晨两点钟就需要开工,而这一做就是十五年。

吴师傅告诉记者,当时入这一行纯粹是因为兴趣,在这之前他曾是一名教师。因为父辈是文化人,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便拜了行家为师,学做烧饼。“这门手艺是需要长久的学习的,这一行工序多、技术性强,想做好烧饼不容易,但是越不好做我越想尝试去做好。”吴师傅手上一边做着烧饼一边和记者聊着,谈话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速度,手工作台上没多久便放置了不少烧饼,个个大小相差无几。中途烧饼入烤炉时,吴师傅还得抓紧时间去送货,基本刚出炉的烧饼等放置凉了后立即装袋就被送走了。

吴师傅已经五十多岁了,在谈到像烧饼这样的手工艺传承时他表示,“烧饼本身就应该手工制作才有好味道,现在市面上商业意识太重,为了赚钱用机器增加产量,但味道大不如手工制作。”他不担心这门手艺的失传,黄山旅游的名气越来越响亮,制作烧饼的人也越发多了起来,吴师傅担心的是现今的市场较为混乱。“现在很多人为占领市场会掺假,偷工减料,同时手工制作产量是比不上机器制作的,就导致很多手工艺人的产品价格上不去,迈入困境。”而面对这样的现象,他提出,“纯手工制作产品本身在现今就受到了挑战,我们的坚持是对徽州文化的一种传承,为了让其更好的发展下去,就首先要注重好手工作品的质量,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如何创新工艺。”

烧饼在黄山并不稀奇,难能可贵的是吴师傅十五年来如一日的坚持重复着烧饼的手工制作。而在黄山,像吴师傅这样始终坚持传统的手工艺人还有很多,坚持手工,坚持传承,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为黄山这座城增添别样的魅力。


记者: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