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隶、楷、行、草,中国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项技艺与剪纸艺术如出一辙,也为真正意义上剪纸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书法与剪纸这两项历久弥新的传统艺术相碰撞,就产生了惊世绝俗的徽州七绝之一——撕纸书法。
在有名的黄山市呈坎村村口,有一间小小的“劲华艺术馆”,这是撕纸书法的创始人——蒋劲华师傅进行艺术创作的地方。蒋师傅小时候就喜欢临摹各种好看的字体,对书法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为他的书法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练就了一手空心字的技艺。在苦心钻研了六年,失败了无数次后,蒋师傅终于练成了“以撕代写,撕纸成书”独特本领。
撕纸书法,单个字可大到数百乃至上千平方米,气势恢宏、粗犷豪放,亦可小到不到一平方厘米,细微有法、精巧雅致。这项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1995年的安徽春晚上,蒋劲华师傅就凭借现场徒手完成的“春满江淮”撕纸书法作品,将撕纸书法这项技艺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作品也被海内外广为收藏。
为宣传这项新的艺术门类,蒋劲华师傅多次受邀到安徽、湖北、河南、山东、上海等省市的电视台进行表演,甚至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华电视台、韩国釜山电视台和俄罗斯圣彼得堡电视台等都曾对撕纸书法做过报道。可以说,撕纸非遗文化已经成功走向了世界,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因为撕纸书法的学习较困难,撕纸家的数量稀少且大部分水平较低,这也形成了撕纸书法发展缓慢,传承无人的尴尬境地。一个撕纸书法的高手必须要熟悉并且拥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其次,撕纸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大拇指和食指中指的配合,频繁工作也会导致手指淤血肿胀和指甲断裂,只有对撕纸书法真正充满热爱的人才能克服种种困难。
为更好地把撕纸书法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蒋劲华师傅编写撕纸书法的相关教材,开办非遗传习所,开展研学游活动,向年轻一代展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撕纸书法作为徽州七绝之一,是传统技艺的推陈出新,是撩起徽州文化的星星之火,同时,也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传承。
作者:魏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