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井
发布时间: 2024-04-25 浏览次数: 158

三眼井


三眼井是徽州十二大古井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徽城镇新南街,直径分别为2.4尺,2.3尺,2.2尺。敦厚朴实的石质井圈,其中两口因为井圈开裂而箍了铁条。

井水清冽,甘甜可口,开凿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由于地下水量多且流速快,用过的水易排出而不会再倒流井内,时至今天村民仍然还在使用。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三眼井”的井口都成“品”字形,在过去,“品”有着等级之意,人们都希望后代出龙凤,激励后代子孙力争做一个一品官、二品官、三品官,以盼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因为“三眼井”的井口是圆形的,三个井圈还暗含“连中三元(圆)”之意,所以后人也有称“三眼井”为“三元井”的。

自从有了“三眼井”后,人们不再为吃水发愁,更为人们带来了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那便是善良、无私、互助、怀仁、济世等优良品德。

应公井

应公井又名“殷公井”、“八眼井”。根据《新安名族志》记载,宋德佑间,殷恂以部校领兵居城南门。其间城南门附近一带仅有一眼老井并且年久失修,居民为取水纠纷不断,一些居民到城外的练江河去取水。殷恂了解情况后,带领着部队不分昼夜连续干了数月,将原井直径从一米扩至三米,并且井栏用四个麻石墩,各凿二圆孔,按九宫格方位,拼成一正方形,建成后居民可八人同时取水,用水秩序井然,被后人成为“殷公井”。殷公井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和美善治,井然有序”的基层治理理念。

200667日,歙县人民政府公布的文保牌上,将此井写作“应公井”。郑口以九宫格形式排列的非常古老的井至今还能使用。

记者: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