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国际传播研究院
黄山学院非遗数字创意产业学院
时间:2024-12-11 浏览:175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是徽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建筑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业相得益彰,共同谱写着徽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徽州地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徽文化的保护工作,出台了《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明确了古建筑保护的范围、责任、要求等,使古建筑保护有法可依。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徽州古村落、古建筑的修复和维护力度,让这些古老的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政策的引领下,徽州地区涌现出了一批以徽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徽州始终坚守保护优先的底线。政府严格把控开发规模,杜绝过度商业化的侵蚀,为游客打造远离尘世喧嚣的旅游打卡地。同时,当地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其中,共享发展红利。
宏村始建于南宋时期,其村落布局巧妙地结合了牛的生理结构,形成了独特的“牛形村落”。政府在保护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南湖书院、承志堂等古建筑在保护其原本样貌基础上进行精心修缮。如今,宏村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旅游收入达数亿元。同时,当地居民通过开设民宿、餐馆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古老的宏村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徽州风貌,又实现了旅游经济的腾飞。
在徽州地区的旅游开发中,文化旅游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政府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讲座,提高公众对徽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政府还鼓励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人才,将徽文化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在黄山市区的屯溪老街,有一家名为“徽韵”的文创店。这家店铺的创始人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他将徽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徽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游客的喜爱。
黄山市长源国际艺术村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不仅保留了古老的徽派建筑风貌,还引入了众多当代艺术元素,成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艺术村内,古老的民居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的现代艺术雕塑、创意壁画等,也为其增添了一抹亮色与活力。游客们遨游其中,感悟长源村从传统农业村落到美丽国际艺术村的华丽蜕变。
除了政府的积极推动,徽州地区的民间力量也在为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培坤投身徽墨制作领域后,便矢志不渝地钻研这一古老技艺。他师从第七代徽墨传承人胡连生和墨模雕刻大师胡成锦,在徽墨的配方、制作工艺以及墨模雕刻等方面深入探索。其创作设计的徽墨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展评会中斩获金、银奖,他所研发创新的特制精细“漆烟墨”以及徽墨“幻彩法”描金技艺,更是填补了我国制墨史上近百年的空白,在国内制墨业独树一帜。
2001 年,汪老接手胡开文墨店后,历经十余年,成功恢复古法炼烟技艺,并研制出世纪松烟墨、大漆烟墨等数十种古法新墨。他不辞辛劳,走遍全国邀请书画名家试用,使得徽墨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幅提升。同时,汪老深知传承人的培养对于徽墨技艺延续的关键意义,积极投身于传承工作,多次前往高校讲学,不遗余力地向年轻一代传授徽墨制作的奥秘与精髓,期望能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徽墨制作行业,为这一古老技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在徽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迫在眉睫。徽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之路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徽文化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在开发中注重保护,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完善配套设施,必将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领略徽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汪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