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国际传播研究院
黄山学院非遗数字创意产业学院
时间:2024-12-11 浏览:239
徽州,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孕育了无数英才,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对徽州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后改名为知行,最终定名为陶行知,这一名字的变化,正是他教育思想的体现。他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认为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而知识又可以反过来指导实践。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徽州文化不谋而合,共同构成了徽州教育的精神内核。
徽州地区自古就有“东南邹鲁”“程朱阙里”的美誉,这里文风昌盛,教育发达。陶行知出生在黄山市歙县,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他天资聪颖,刻苦钻研,不仅在传统儒学经典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通过四处求学,接触到了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知识。这种中西合璧的教育背景,为他日后成为兼具中国传统美德与高尚气节的文化伟人和教育大师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来概括。他认为,教育不应该脱离生活和社会实际,而应该与生活、社会紧密相连。他主张把学校搬到社会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种教育思想,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也为徽州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山学院,作为徽州地区的一所重要学府,其校训“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正是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这一校训,源自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它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在于追求真理,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教人求真”,就是广大教师要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人品质,以独到的真知灼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在黄山学院,教师们始终秉持着这一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追求真理、完善自我。
“学做真人”,就是莘莘学子要以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的向善态度,苦练为人做事的基本功。在黄山学院,学生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要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学校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来增长见识、锤炼意志、陶冶情操。
黄山学院人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扬,不仅体现在校训上,更渗透到了学校的各个方面。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了丰富的实践课程和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在教学方式上,学校倡导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在黄山学院的传承与发扬,不仅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徽州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它告诉我们,教育应该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应该开放包容、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徽州的教育事业能够继续发扬光大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不断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记者:陶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