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国际传播研究院
黄山学院非遗数字创意产业学院
时间:2024-12-11 浏览:343
“女性的力量是温柔而坚韧的,她们能够在逆境中绽放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在中国历史上,常常遵循着“女主内,男主外”的原则,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于男性,总是牺牲自己的价值,服务于家庭。即便是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徽州地区,她们依旧长期生活在封建礼教之下,但徽州女性是一群在逆境中不断成长、蜕变,并实现绽放的群体。
在徽州,程朱理学对人们的行为影响根深蒂固,它强调女性的贞节和服从,对女性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第一次在历史书上学习程朱理学时,只知道它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它由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创立,南宋的朱熹集其大成,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强调伦理道德,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并倡导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天理。作为其发源地的徽州,这样的思想体系被不断强化,徽州的女性更是受到这种道德观念的严格禁锢。
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徽州的女性不仅在婚姻上没有自主选择权;在婚后,她们必须服从于丈夫,在家庭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幸福甚至没有尊严。在生活中,徽州女性同样受到了很多限制,她们被困于家庭,没有提升自己的机会,逐渐与社会脱节。这种限制剥夺了徽州女性追求个性的权利,也阻碍了她们的进步。
除此之外,徽州地区有许多贞节牌坊,《歙县文物志》介绍:“徽州府有史以来孝贞节烈妇女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那么,应该有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座牌坊。”这些牌坊虽然是对徽州女性的表彰与纪念,但对她们的道德操守更是一种的严格要求和监督。许多女性在丈夫去世后不仅不能追求新的幸福,还要为了保持贞洁而选择守寡或自杀殉夫,这是一种极端的道德要求,剥夺了她们追求幸福的权利,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幸。
而历史进步总有先行者,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民国时期,《徽州日报》悄然诞生。自此,徽州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推动了徽州女性的思想解放和进步。
《徽州日报》是一份由部分具有先进意识的旅外徽商筹办的地方性报纸,于民国21年(1932年)在屯溪创刊,该报纸关注徽州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徽州女性纳入报道范围。它关注女性的生活与生存状况,开辟女性专刊,为徽州女性突破思想枷锁奠定基础,给女性带来了新的曙光。
在《徽州日报》的报道中,徽州女性不再是只围绕家庭、没有个人思想的妇女,她们逐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开始追求自我独立和思想解放,成为了时代的新女性。在《徽州日报》的启发下,她们有的开始接受教育;有的开始争取自由;还有的开始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面对时代对女性的偏见,面对封建思潮对女性的侵蚀,从始至终,她们从未放弃追求自由和幸福。徽州女性的故事,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思想变迁的缩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见证。如今,徽州女性已经走出了封建礼教的阴霾,她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争取了人格上真正的独立和思想上的解放,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记者:谢梦